明细分类账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账户之一,是将总账按商品名称、经营品种及会计用途等分类归类的核算科目。它将会计核算成相同性质的各类商品、各类费用、各类收入来源等都细致的分类分类分类,形成一个个记账单要素连接在一起的联系账户,从而能够掌握财务状况,实现对全部账务事项迅速准确的核算。
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账户性质。明细分类账的科目安排要根据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确定账户性质和范围。
(2)采用有关编码。明细分类账应采用会计编码,尽量减少账户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3)区分会计用途。明细分类账的科目安排应当根据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将各类会计用途的科目适当分类,以便控制财务和政策,及时发现各类问题,留下足够的痕迹。
(4)把握各项有关会计凭证。明细分类账的安排必须把握各项有关会计凭证,使凭证形式的控制与会计的范围吻合,从而实现对经营状况的准确控制。
(5)安排会计办法。明细分类账的安排必须根据财务会计的实际操作要求,采用合理的会计办法。
拓展:当会计凭证在明细分类账上记录时,应采用反向记账及多栏摘要(T帐)方法,以实现账务流程平衡。反向记账是指对于费用、收入等在借方有对应科目的,会计师应先把借方记录,再记录贷方,而对于借方无对应科目的,会计师则应先记录贷方,再记录借方。多栏摘要(T帐)一般由四栏构成,分别为原始凭证编号、摘要、借方金额及贷方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