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无关论(Dividend Irrelevance Theory)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克(Merton H. Miller)提出的一种理论,即股东的利润并不受公司股利支付情况的影响而变化。该理论假设,公司发放何种股利无关紧要,不影响投资者的预期回报。也就是说,即使投资者未能获得可直接兑现的股利,他们可以从同一公司的股票上获得与其他投资者同样的投资回报。
股利无关论的核心理念是,股东的利润水平与公司股利支付水平没有关系,而是依赖于股价的变动。此外,公司即使不发放股利,也可以创造价值,其被讨论为另一课题“股利忽略原理”,此理论的核心认为,股利的金额不影响公司所有者所获得的最终投资回报,但是公司所有者有权控制股利发放,因此股东的利润往往不受股利支付的影响。
此外,股利无关论还认为,如果投资者不能从公司获得任何股利,他们可能会将它们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报酬,而这些报酬与公司发放的股利相比,可能会更低或更高。因此,“股利无关论”认为,公司发放什么股利是无关紧要的,投资者最终可以获得与其他投资者同样的投资回报,不论公司是否发放股利。
拓展知识:股利无关论的前身是布莱克论(Black Theorem),其认为公司的最终价值与公司是否发放股利无关,而与公司投资产生的风险和投资回报水平有关。对公司股利政策的改变也不会影响公司价值,公司最终价值仅受公司未来的利润水平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