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做账必须先计提吗
工资做账必须先计提,这是为了遵循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会计分期假设.具体来说,由于工资发放与员工实际工作的时间可能存在不匹配,比如当月工作下月发放工资,因此需要将应发的工资预先计提到对应的会计期间,确保费用与收入的正确匹配.
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被确认,而不是在实际支付时.因此,即使工资尚未实际支付给员工,但只要员工已经在当期提供了服务,就应当将相应的工资费用计提到当期.
会计分期假设的要求:会计分期假设要求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期间,以便于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定期评估.由于工资发放通常存在滞后性,如果不进行计提,可能会导致费用在不同会计期间的不合理分配,从而影响各期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实际操作中,计提工资时,应将应发工资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同时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在实际发放工资时,再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这样做可以确保工资费用在正确的会计期间被确认,并且使各期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和可比.
工资收入包括什么?
一般包括六个部分:一是基础工资、二是岗位工资、三是技能工资、四是效益工资、五是浮动工资、六是年功工资.
1.基础工资
基础工资即保障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设置这一工资单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基础工资主要采取按绝对额或系数两种办法确定和发放.绝对额办法,主要是考虑职工基本生活费用及占总工资水平中的比重,统一规定同一数额的基础工资;系数办法,主要是考虑职工现行工资关系和占总工资水平中的比重,按大体统一的参考工资标准规定的职工本人标准工资的一定百分比确定基础工资.
2.岗位(职务)工资或技能工资
岗位工资或技能工资是根据岗位(职务)的技术、业务要求、劳动繁重程度、劳动条件好差、所负责任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它是结构工资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激励职工努力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尽力尽责完成本人所在岗位(职务)工作的作用.岗位(职务)工资有两种具体形式,一种是采取岗位(职务)等级工资的形式,岗(职)内分级,一岗(职)几薪,各岗位(职务)工资上下交叉;另一种是采取一岗(一职)一薪的形式.岗位(职务)工资标准一般按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分别列表.
3.效益工资
效益工资是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实际完成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效益工资发挥着激励职工努力实干,多做贡献的作用.效益工资没有固定的工资标准,它一般采取奖金或计件工资的形式,全额浮动,对职工个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4.浮动工资
浮动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报酬随着企业经营好坏及劳动者劳动贡献大小而上下浮动的一种工资形式.形式多样,有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促使职工群众关心集体事业.
5.年功工资
年功工资是根据职工参加工作的年限,按照一定标准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它是用来体现企业职工逐年积累的劳动贡献的一种工资形式.它有助于鼓励职工长期在本企业工作并多做贡献,同时,又可以适当调节新老职工的工资关系.年功工资采取绝对额或按系数两类形式发放的办法.绝对额又可分为按同一绝对额或分年限按不同绝对额的办法发放.按系数又可分为按同一系数或不同系数增长的办法发放.一般来说,增加年功工资,主要决定于职工工龄的增长,同时还应决定于职工的实际劳动贡献大小和企业经济效益好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一工资单元的作用.
以上详细介绍了工资做账必须先计提吗,也介绍了工资收入包括什么.工资做账必须要先计提,这是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工资收入主要包括六个部分:一是基础工资、二是岗位工资、三是技能工资、四是效益工资、五是浮动工资、六是年功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