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抵扣项目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怎么做

2019-04-12 15:35 来源:网友分享
1939
增值税跟其他税费最大的差异之一是它符合条件可以进行抵扣,这就给企业减轻了税费上的负担。但并不是所有的增值税都可以抵扣,有些是属于不予抵扣项目。那么,不予抵扣项目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怎么做?

不予抵扣项目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怎么做

  一、货物在购进或储存中发生的非正常损失,其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

  非正常财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包括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

  按税法规定,非正常损失部分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在会计处理上,应作转出处理。一般的做法是: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待查明原因后,将“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金额转入“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等账户。

  二、商品削价损失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

  商品削价是指商品因市场行情变化,季节变化或商品本身质量、性能的自然变化等原因,而对其实行的减价销售。有些商品在削价后,售价低于原进价,形成削价损失。这样就会出现削价商品收取的销项税额不足以抵补购进该商品进项税额的部分。

  根据税法规定,其不足以抵补的进项税额不能以其他销售商品收取的销项税额抵扣,其税额应转出。其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三、出口货物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

  出口货物不能抵扣进项税额,是指我国有些企业在出口某些货物时,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其出口货物耗用的购进货物所负担的进项税额全部(如出口免税不退税的商品)或部分(如享受免、抵、退税政策优惠的商品,根据规定计算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部分),其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或退税,而应转出,其会计处理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科目)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不予抵扣项目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怎么做

  简易征收增值税进项不能抵扣,账务怎么处理

  对于按规定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账务处理上采用不同的方法:

  (1)购入货物时即能认定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如购进固定资产,购入货物直接用于免税项目,或者直接用于非应税项目,或者直接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记入购入货物及接受劳务的成本。

  (2)购入货物时不能直接认定其进项税额能否抵扣的,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按照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如果这部分购入货物以后用于按规定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项目的,应将原已记入进项税额并已支付的增值税转入有关的承担者予以承担,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的“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如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应按增值税法规规定的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

  (3)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用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 按税法规定,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当发生非正常损失时,首先计算出在产品、产成品中耗用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购进额,然后作相应的账务处理,即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的实际成本与负担的进项税额的合计数,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按实际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成本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产成品科目,按计算出的应转出的税金数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不予抵扣项目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怎么做?不予抵扣项目的增值税就要按照实际数额来申报纳税,不得有任何偷税漏税的情况,不然会计及公司都有可能受到税局的处罚。具体不予抵扣项目范围,会计学堂网都有详细介绍你可以浏览。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会计基本要素是什么
    会计基本要素是什么?其实根据小编老师多年的会计经验,很多学员包含会计从业人员对于会计要素的理解不够透彻的,会计要素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会计基础要素的;在财务中会计基础要素有六种的,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些要素就是企业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体现,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关于会计基础要素的相关资料给大家,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试试。
    2025-01-19 11
  • 预收在借方表示什么
    预收在借方表示什么?通常来说,预收账款则是属于企业按照协议约定提前收到的账款,这个账款的属性在会计上应收是按照负债类资产来定性的,因为预收的账款还没有提供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来偿还的。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定,预收账款记录在科目的借方则是代表减少的意思,因此关于企业预收账款出现在科目借方代表的意思,小编老师建议你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对你们理解肯定都是有所启发的。
    2025-01-23 11
相关问题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