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辜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

2020-02-15 16:30

利润总额确认的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所得税里面包含应交所得税还包括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就跟资产、负债有关系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利润总额确认的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所得税里面包含应交所得税还包括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就跟资产、负债有关系
2020-02-15 16:30:11
你好。一、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 (一)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因此当资产价值增加或是负债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 根据资产负债观,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收益确认。因此应首先定义并规范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即收益之度量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而非相反。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长额,而净资产又是由资产减去负债计算得到的,因此这种确认收益的方法被称为资产负债法。用公式表达为: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在资产负债观下,损益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 (二)收入费用观则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会计上通常是在产生收益后再计量资产的增加或是负债的减少 根据收入费用观,企业必须首先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根据配比原则,确定收益。收益确认的这种方法称为收入费用法,也称收益表法。收入费用观下,先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才能据以确定收益,因此可以得到各种性质的收益明细数据。显然,收入费用观以损益表为报表重心,而资产负债表只是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跨期摊配中介,成为损益表的附属。 (三)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区别 两者相比而言,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要求首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资产和负债变化的影响,确保了企业各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从源头上把握该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后果,为确定某一期间流量概念的收入和费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最终采用一种财务报表使用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提供的收益总额信息相关性强;而收入费用观由于强调配比原则的运用,其真正目的不在于确定企业的价值,而在于确定一定时期已实现的收益,不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并不代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各种资源的真实价值,在这种观念下,资产负债表被用来汇集配比过程中剩下的等待配比的项目。因此,收入费用观下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较差。
2020-07-07 18:54:10
你好,资产=负债%2B所有者权益%2B收入-费用,左右两边同时加费用,变成费用%2B资产=负债%2B所有者权益%2B收入
2022-01-03 16:51:25
“这是因为收入和费用都是账户账务上的凭证,它们可以衡量公司在当年取得的具体收入,同时也能反映公司在当年承担的具体费用,而利润则是收入和费用的"结果值“。
2023-03-27 10:15:39
是的,影响所有者权益里的留存收益。
2023-10-27 15:46:51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