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单位代收村集体项目财政拨款,支付时借:其他应 问
同学,你好 计入其他应付款,是可以的 答
老师 我们单位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 :2024年6 问
你最后在做无形资产,先放在研发支出中归集 答
电站会设及哪些税种呢? 问
您好,一般是增值税,附加税,企业所得税,个税 答
小规模纳税人接到税局通知说21年4-5月份取得的个 问
你好,你填在这个里面是可以,但是不能够扣除啊。 答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是怎么样, 问
你好,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会计与税务处理及政策梳理 一、会计处理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为两类:补偿已发生费用和补偿未来费用,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1. 补偿已发生费用 总额法:直接计入“其他收益”(与日常活动相关)或“营业外收入”(与日常活动无关)。 例如:收到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直接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例如,冲减“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2. 补偿未来费用 收到补助时:确认为“递延收益”。 例如: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 实际发生费用时: 总额法:按比例转入“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冲减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如“营业成本”“研发支出”等)。 二、税务处理 税务处理的核心在于判断政府补助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需满足以下条件(参考财税) 151号、财税) 87号): 1. 不征税收入的条件: 资金拨付文件明确专项用途; 政府部门有专门管理办法或要求; 企业单独核算该资金及支出。 税务处理:收到时不纳税,但相关支出形成的费用/资产折旧不得税前扣除。 2. 应税收入的情形: 若不符合不征税条件,需在收到时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收到1000万元补助未满足专项用途条件,需缴纳25%企业所得税(250万元)。 3. 收入确认时点(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第17号公告): 会计上分期确认收入的,税务处理可选择在“实际发生支出时”或“收到补助当年”确认收入。 三、相关政策依据 1. 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收益的分摊原则。 2. 税务政策: 财税) 151号:明确财政性资金一般需计入收入总额; 财税) 87号: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可作为不征税收入; 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第17号公告:规范收入确认时点。 答

老师好,如果员工一月份的社保公积金是找中介买的,公司暂时还没给员工购买社保公积金,在一月份的工资中是否可以扣除中介帮个人购买社保公积金的款项?
答: 可以扣除的呀,这个又不影响,这个是可以正常扣除的。
老师,请问一下,公司想给在试用期的员工提前扣除社保,转正统一购买社保,为减轻员工的一次性扣除社保的压力,公司想在试用期的时候就扣除员工的社保及公积金,请问申报的时候是按照扣除社保及公积金的工资申报呢?还是按照未扣除的社保及公积金进行申报呢
答: 你好! 按照未扣除的社保及公积金进行申报的
报考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对学历有什么要求?
答: 报名中级资格考试,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您好,问一:请问社保购买的基数和公积金购买的基数要一致吗?问二:公积金可以用工资的一半为基数交吗?有什么影响?问三:广州公积金的代扣协议去哪里领取?谢谢
答: 1.可以不一致的;2.《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等规定精神,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注意:单位和个人缴存额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比例现在全国统一为5%-12%,高于12%的的要并入工资;工资基数不得超过设区城市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的3倍。) 你可以看看这个来 在5%-12%范围内就可以的额。3.问下当地公积金中心 是否可以网上就签订代扣协议 不能的带资料去当地公积金中心签订即可


尊敬的小蘑菇 追问
2020-02-17 17:44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20-02-17 17:46
尊敬的小蘑菇 追问
2020-02-17 17:47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20-02-17 17:51
尊敬的小蘑菇 追问
2020-02-17 17:53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20-02-17 17:58
尊敬的小蘑菇 追问
2020-02-17 18:00
尊敬的小蘑菇 追问
2020-02-17 18:01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20-02-17 18:02
尊敬的小蘑菇 追问
2020-02-17 18:06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20-02-17 18:19
尊敬的小蘑菇 追问
2020-02-17 18:23
陈诗晗老师 解答
2020-02-17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