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朴老师

职称会计师

2020-04-15 08:10

合同法第52条规定了恶意串通的合同无效,但通谋虚伪与恶意串通并非同一概念。主观因素不同,就通谋虚伪而言,并不意味着存在恶意,当事人的通谋虚伪可能存在多种原因;就恶意串通而言,当事人存在“恶意”为基本前提。意思表示外观含义不同,通谋虚伪表示,系指违背真意表示,表面行为虚假,真实意愿被隐藏起来;就恶意串通而言,其意思表示并必然为虚假,也包括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法律评价基础不同,通谋虚伪表示为中性概念,其行为可处于各种动机,尽管虚假行为为大多是想欺骗他人,但该意图并非必然的构成要件,通谋虚伪表示之无效,是尊重表意人真实意思的必然选择,而并不包含对其道德上的否定性评价;反观恶意串通,其词性为贬义,我国法律给予其否定性评价。法律使之无效,其理由是为了他人权利之保护及社会公平,目的在于保护第三人。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合同法第52条规定了恶意串通的合同无效,但通谋虚伪与恶意串通并非同一概念。主观因素不同,就通谋虚伪而言,并不意味着存在恶意,当事人的通谋虚伪可能存在多种原因;就恶意串通而言,当事人存在“恶意”为基本前提。意思表示外观含义不同,通谋虚伪表示,系指违背真意表示,表面行为虚假,真实意愿被隐藏起来;就恶意串通而言,其意思表示并必然为虚假,也包括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法律评价基础不同,通谋虚伪表示为中性概念,其行为可处于各种动机,尽管虚假行为为大多是想欺骗他人,但该意图并非必然的构成要件,通谋虚伪表示之无效,是尊重表意人真实意思的必然选择,而并不包含对其道德上的否定性评价;反观恶意串通,其词性为贬义,我国法律给予其否定性评价。法律使之无效,其理由是为了他人权利之保护及社会公平,目的在于保护第三人。
2020-04-15 08:10:38
恶意串通是当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需要依据当事人表现在外的行为等客观情况,结合交易习惯、日常生活经验等对其主观心理进行推定 虚假意思表示是 事实没有,虚空捏造的 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2019-11-03 16:14:13
你好 1 虚假:至少有这东西,只是咱弄了点假 2 欺诈:可能根本没有,骗你的 3 恶意串通:咱俩合伙,骗你 4 胁迫:拿刀子逼着你,不给我,杀了你
2019-10-07 09:14:01
您好,欺诈是指合同一方去坑害另一方。 恶意串通是合同双方串通一气去坑害第三人或合同的其他的当事人。
2020-06-17 22:53:39
你好,首先甲授权乙是8000,而乙是6000卖的,说明他超范围内,说明乙无权代理,而乙已经卖给丙,甲可以追认该行为。
2022-06-27 11:00:20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