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个问题,为什么这一块核算长股投的时候没有乘以60%的股权 为什么成本法初始计量的时候都是要在最终控制方的财务报表的份额然后这里没有算份额啊
安详的小蝴蝶
于2020-05-20 15:20 发布 684次浏览

- 送心意
郑裕期
职称: 注册会计师
2020-05-20 15:39
他在处置时点的持有60%的股权长投的账面价值是6000,售出持有1/3,所以他售出去的就是60%*1/3=20%股权。出售的长投的账面价值就是6000*1/3=2000,不需要×60%
相关问题讨论

他在处置时点的持有60%的股权长投的账面价值是6000,售出持有1/3,所以他售出去的就是60%*1/3=20%股权。出售的长投的账面价值就是6000*1/3=2000,不需要×60%
2020-05-20 15:39:55

要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
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特征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两种观点,由此产生确认投资损益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收到利润或股利时确认收益。在这种观点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成本法”。在这种会计方法下,股权投资收益只能被动获取,无法对被投资单位施加主动的影响。另一种观点是,股权被认为是代表股东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单位的利益或损失,当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增加时,投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为母公司)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为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拥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相应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被投资企业发生净资产的减少,则要相应同比例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损失的确认以将长期投资减记至零为限。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权益法”。
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原因
首先,对母公司来说,既然通过股权投资在外形成了子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时,一定是合并的财务报表而非个别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中已体现了对子公司投资计价的权益基础,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为了简化核算,个别报表中不再采用权益法计价。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做法一致。
其次,由于子公司受母公司“控制”,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母公司要对子公司的投资增加报
2015-11-06 11:29:40

正常规定要求需要是权益法调整,相关的教材也是这样重点规定的。
但实际上可以成本法编制,但需要符合相关的报表准则规定
2020-08-08 00:14:42

你好,这个从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中看。 债权融资,看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这些融资类负债科目的金额即为债权融资金额。 股权融资看股权、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 另外,请问 你说的外债是指外部借款、境外借款、还是外币借款?
2020-03-23 01:04:18

您好!你看实际领用了多少,出库了多少,库存多少就知道损耗了。
2017-03-27 11:13:44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获取全部相关问题信息
安详的小蝴蝶 追问
2020-05-20 15:49
郑裕期 解答
2020-05-20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