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玲老师

职称会计师

2023-05-13 10:25

您好,您的意思加工费没有取得发票是这样吗?可以暂估的。

大鲨鱼 追问

2023-05-13 10:35

对!一般加工费发票我是先由制造费用-加工费进账然后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但是当月做的时候突然发现该科目余额出现负数了

玲老师 解答

2023-05-13 10:35

您好,那您看一下明细账是不是您结转到库存商品里?数据结转多了。
如果是这情况,就把多结转的红冲。

大鲨鱼 追问

2023-05-13 10:46

嗯~老师的意思是把那部分多结转成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加工费用(负数部分)用红字冲减?然后那部分做暂估入账处理是吧? 可否提供具体的账务分录吗?谢谢

玲老师 解答

2023-05-13 10:50

你好。您是受托加工方,是不是还是委托加工方?

大鲨鱼 追问

2023-05-13 10:58

我这边是原材料自行加工出售然后加工发票是另外公司开给我们的

玲老师 解答

2023-05-13 11:02

。那你把你结转时的分录发给我看一下,看你原来用了哪个?

玲老师 解答

2023-05-13 11:26

把原来做错的分录发来,我看一下用的哪个科目?然后我给你写调整的分录。

大鲨鱼 追问

2023-05-13 12:32

这个是我加工发票进账、然后使用加工费用的分录

玲老师 解答

2023-05-13 12:36

你好,我觉得你们这个账务处理不对。不单纯说是负数的问题。您是不是属于受托加工的那一方?然后收回来委托加工的商品,然后自己在生产领用,是这情况吗?您补充一下您的业务情况。

玲老师 解答

2023-05-13 12:39

然后单纯看制造费用这个科目,你原来借方是30多万,现在贷方领出来。1000多那负数也不对。

玲老师 解答

2023-05-13 12:40

如果您是委托加工的委托方,我可以发给你正确的账务处理,我看你那个分录不对。

大鲨鱼 追问

2023-05-13 12:42

没有30多万是3万多~我们单位是材料买进来然后自己加工再对外出售~但是加工会涉及到加工费用~所以有加工发票开进来~

玲老师 解答

2023-05-13 12:46

我发给你完整的业务分录,你参考一下。

玲老师 解答

2023-05-13 12:50

你好
 1自己加工时 ,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
2入库 :借原材料/半成品 ,贷生产成本
3 发出再加工 




 (1)发给外单位加工的物资,按实际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库存商品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方)
 (2)支付加工费用、应负担的运杂费等: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3)收到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物资和剩余物资,按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 
4自己生产再领用时  
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
最后是完工入库
这样的操作 
把你错的分录红冲,做这个正确的分录就可以了

大鲨鱼 追问

2023-05-13 12:56

嗯嗯~非常感谢老师非常详细的提供了做账过程中的账务分录还有就是回到开始加工费用如何暂估入账?

玲老师 解答

2023-05-13 14:03

加工的费用就按实际合同约定的金额。就是实际应该支付的金额。要是能取得专用发票,就不考虑进项。要是不能取得专用发票,不能抵扣,就是价税合计的金额。

玲老师 解答

2023-05-13 14:03

这个加工费就是委托加工的那个加工费。是你们双方约定的价格。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您好,您的意思加工费没有取得发票是这样吗?可以暂估的。
2023-05-13 10:25:47
同学你好,使用约当产量法。具体计算公式你看一下图片
2022-05-20 14:33:37
你好,原材料拿走一点,到外面加工,加工费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
2020-04-02 16:32:49
1.产品可以直接出售,其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税费,不需要减去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产品的成本包含料工费,所以要要进一步加工成本加上。2此题产品可变现净值大,所以用于生产它的材料没有减值,直接以成本列示。如果成本大,则产品发生了减值。此时材料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20-03-27 10:17:58
您好,是的, 因为原材料一次性投入,即使是在产品,投入量也是100%,在原材料上,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没有区别,不用约当。
2021-05-09 17:09:12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 政府单位代收村集体项目财政拨款,支付时借:其他应

    同学,你好 计入其他应付款,是可以的

  • 老师 我们单位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 :2024年6

    你最后在做无形资产,先放在研发支出中归集

  • 电站会设及哪些税种呢?

    您好,一般是增值税,附加税,企业所得税,个税

  • 小规模纳税人接到税局通知说21年4-5月份取得的个

    你好,你填在这个里面是可以,但是不能够扣除啊。

  •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是怎么样,

    你好,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会计与税务处理及政策梳理 一、会计处理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为两类:补偿已发生费用和补偿未来费用,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1. 补偿已发生费用 总额法:直接计入“其他收益”(与日常活动相关)或“营业外收入”(与日常活动无关)。 例如:收到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直接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例如,冲减“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2. 补偿未来费用 收到补助时:确认为“递延收益”。 例如: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 实际发生费用时: 总额法:按比例转入“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冲减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如“营业成本”“研发支出”等)​。 二、税务处理 税务处理的核心在于判断政府补助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需满足以下条件(参考财税)​ 151号、财税)​ 87号): 1. 不征税收入的条件: 资金拨付文件明确专项用途; 政府部门有专门管理办法或要求; 企业单独核算该资金及支出​。 税务处理:收到时不纳税,但相关支出形成的费用/资产折旧不得税前扣除​。 2. 应税收入的情形: 若不符合不征税条件,需在收到时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收到1000万元补助未满足专项用途条件,需缴纳25%企业所得税(250万元)​。 3. 收入确认时点(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第17号公告): 会计上分期确认收入的,税务处理可选择在“实际发生支出时”或“收到补助当年”确认收入​。 三、相关政策依据 1. 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收益的分摊原则​。 2. 税务政策: 财税)​ 151号:明确财政性资金一般需计入收入总额; 财税)​ 87号: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可作为不征税收入; 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第17号公告:规范收入确认时点​​。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