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宋生老师

职称注册税务师/中级会计师

2024-11-27 11:21

你好,可以的,操作没问题的。

抓住时机 追问

2024-11-27 11:38

我记到之走啊   制造费用-1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       还是记到       成本里面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宋生老师 解答

2024-11-27 11:39

你好,,这个是先计入制造费用,折旧费。

抓住时机 追问

2024-11-27 11:40

辅助车间的也一样记吗

抓住时机 追问

2024-11-27 11:41

还有车间员工的社保  工资   劳保计入   制造费用还是   生产成本里面

宋生老师 解答

2024-11-27 11:45

你好,是的,辅助车间也是一样的。
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到制造费用,普通的员工计入到生产成本。

抓住时机 追问

2024-11-27 13:07

那在制造费用-1车间管理人工   2车架管理人工吗    还要分这种明细吗

抓住时机 追问

2024-11-27 13:11

你看看这样不可以是吗

宋生老师 解答

2024-11-27 13:21

你好,可以的,操作没问题的。

抓住时机 追问

2024-11-27 13:24

因为部门比较多,每个车都有几个领导,我能把这些领导的工资计入到成本里面吗,

宋生老师 解答

2024-11-27 13:24

你好,可以的操作没问题。

抓住时机 追问

2024-11-27 13:27

每个车间成本明细里都设一个明细科目制造费用

宋生老师 解答

2024-11-27 13:29

你好,可以是可以,只是确实这样子挺麻烦的。

抓住时机 追问

2024-11-27 13:30

那就把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的工资都计入制造费用--管理人员工资里面可以吗  这样就不麻烦了吧

宋生老师 解答

2024-11-27 13:31

你好,是的,管理人员是需要计入到制造费用。

抓住时机 追问

2024-11-27 14:55

产品种类很多也用平总法吗

宋生老师 解答

2024-11-27 14:58

你好,你可以按比如分批法之类的。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您好,每个月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是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2017-01-13 22:34:01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你好,折旧是做这个分录的
2018-01-10 10:03:31
你好!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2018-03-21 15:15:04
您好,因为财务部属于管理部门,所以折旧费也相应的计入管理费用
2019-05-06 12:10:48
同学你好,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记入制造费用
2022-06-30 04:36:22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 政府单位代收村集体项目财政拨款,支付时借:其他应

    同学,你好 计入其他应付款,是可以的

  • 老师 我们单位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 :2024年6

    你最后在做无形资产,先放在研发支出中归集

  • 电站会设及哪些税种呢?

    您好,一般是增值税,附加税,企业所得税,个税

  • 小规模纳税人接到税局通知说21年4-5月份取得的个

    你好,你填在这个里面是可以,但是不能够扣除啊。

  •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是怎么样,

    你好,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会计与税务处理及政策梳理 一、会计处理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为两类:补偿已发生费用和补偿未来费用,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1. 补偿已发生费用 总额法:直接计入“其他收益”(与日常活动相关)或“营业外收入”(与日常活动无关)。 例如:收到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直接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例如,冲减“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2. 补偿未来费用 收到补助时:确认为“递延收益”。 例如: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 实际发生费用时: 总额法:按比例转入“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冲减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如“营业成本”“研发支出”等)​。 二、税务处理 税务处理的核心在于判断政府补助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需满足以下条件(参考财税)​ 151号、财税)​ 87号): 1. 不征税收入的条件: 资金拨付文件明确专项用途; 政府部门有专门管理办法或要求; 企业单独核算该资金及支出​。 税务处理:收到时不纳税,但相关支出形成的费用/资产折旧不得税前扣除​。 2. 应税收入的情形: 若不符合不征税条件,需在收到时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收到1000万元补助未满足专项用途条件,需缴纳25%企业所得税(250万元)​。 3. 收入确认时点(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第17号公告): 会计上分期确认收入的,税务处理可选择在“实际发生支出时”或“收到补助当年”确认收入​。 三、相关政策依据 1. 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收益的分摊原则​。 2. 税务政策: 财税)​ 151号:明确财政性资金一般需计入收入总额; 财税)​ 87号: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可作为不征税收入; 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第17号公告:规范收入确认时点​​。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