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项税额转出月底怎么做分录

2020-02-06 10:12 来源:网友分享
2457
很多刚入门的财务人员不明白怎么处理进项税额转出,也不知道进项税额转出怎么做账,进项税额转出月底怎么做分录?而这个问题又是大家在工作中都要处理的,下面我们就进项税额转出分录的常见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来整理下.

进项税额转出月底怎么做分录

发生需要转出时:

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销售费用) .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月底进行结转时:

借:应交税法-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主要是发生以下情况:

1、纳税人购进的货物及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

2、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在建工程)、免税项目或集体福利与个人消费等.

3、进项税额转出就是将不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前期已经入账)转出到对应的存货成本里.

进项税额转出月底怎么做分录

当月进项税额转出怎么做会计分录

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常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抵扣的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予以转出.具体分录如下:

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账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损失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贷:在产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的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货物在何种情况下应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1、购入的货物用于企业内部.比如企业将购进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用于免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时,货物没有增值,且用于企业内部,应按历史成本计价,也不需要考虑其价格变动,因此,当货物改变用途,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时,只需要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例1]A企业福利部门领用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4000元;为购建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领用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5000元.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则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付福利费(4000+4000×17%) 4680

贷:原材料 4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80

借:在建工程(5000+5000×17%) 5850

贷:原材料 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50

2.企业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时进项税额转出的运用分析

如果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其价值为零,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应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企业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比如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其价值同样为零,所耗用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也应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例3]A企业原材料发生非常损失,其实际成本为7500元.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则会计账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775

贷:原材料 7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7500×17%) 1275

本文会计学堂小编主要讲述了进项税额转出月底怎么做分录、进项税额转出主要是发生的情况、当月进项税额转出怎么做会计分录、货物在何种情况下应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等进项税额转出的相关内容,大家还有疑问的话都可以继续查看相关资讯.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销售不动产包括什么
    销售不动产包括什么?通常来说,不动产说的就是土地和土地上的定着物,按照这个概念的解读,销售不动产指的就是包含销售住宅、商业用房、工业用房以及其他的土地类型;按照房地产管理办法的规定,销售不动产同样是需要依法缴纳税收的,比如说土地增值税以及房产税等等;关于销售不动产具体的类型,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与之相关的会计知识给大家,希望对你们理解学习肯定有所启发的。
    2025-02-14 4
  • 刻发票章需要什么资料
    刻发票章需要什么资料?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企业在办理完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之后,为了后续经济业务的开展企业需要依法刻制发票专用章的,这个发票章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用途有很多的;但是企业的纳税人如果是需要刻制发票专用章,则是需要携带相关的资料到指定的地方进行刻制的,需要的资料内容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章中进行介绍,希望你们都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试试。
    2025-02-16 5
相关问题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