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品费税前扣除的规定是怎样的

2022-06-20 07:53 来源:网友分享
1813
礼品费税前扣除的规定是怎样的?根据企业所得税的条例规定,企业给员工的礼品费用是可以申请税前扣除的,礼品费用的税前扣除标准一般不能够超过员工工资薪金总额的14%比例的,更多关于礼品的会计知识都在下述内容中,欢迎你们来阅读学习,相信对你们学习肯定是有所启发的.

礼品费税前扣除的规定是怎样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礼品费税前扣除的规定是怎样的

购买礼品会计分录怎么做?

1、用于职工福利或是交际应酬活动,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并且在年底纳税申报时,调整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缴纳税额.

详细的账务处理如下:

(1)购进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2)使用商品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或管理费用或业务招待费)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用于交际应酬活动赠送的,要视同销售,并且在年底纳税申报时,调整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缴纳税额.

详细的账务处理如下:

(1)购进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2)赠送商品时:

借:管理费用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用于礼品赠送(随主商品附赠),是属于折扣方式进行货物销售,要在发票上正确体现,并且是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均不用视同销售,而将总的销售金额并且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占比来分摊确认各项收入.

详细的账务处理如下:

(1)购进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赠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2)卖赠商品时:

借:应收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XXX商品

主营业务收入---赠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结转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XXX商品

礼品费税前扣除的规定是怎样的?通过上文小编老师讲解的资料,学员们应该知道公司的礼品费用是可以做税前扣除的,并且关于礼品费用和账务处理资料都在上文中有所提及,如果你们觉得小编老师讲解的资料还有什么问题,那么不妨来关注本网站,这里有很多专业的会计老师给你们解答的.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代理费计入什么科目
    代理费计入什么科目?根据小编老师多年会计经验,针对企业发生的代理费用的账务处理,小编老师认为应当是需要根据发生代理费的场景来做账的;如果说代理费用和企业销售有关,可以计入到销售费用科目核算;如果是和企业采购有关,那么就选择原材料计入;如果你们对此代理费用做账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那么小编老师倒是建议你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试试,对你们理解肯定有用的。
    2025-04-02 10
  • 会计账薄有什么作用
    会计账薄有什么作用?众所周知,企业的会计账簿对于企业的财务数据编制是费用重要的;对于企业来说会计账簿有着很多方面的作用,比如说会计账簿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还是企业重要的经济档案的,对于企业会计人员来说会计账簿可以提供很多重要的财务数据的。更多关于会计账簿作用的相关介绍资料都在这里,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
    2025-04-04 11
  • 高新收入指什么意思
    高新收入指什么意思?根据小编老师的理解,作为高新收入的概念通常说的就是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一定方式获取的收益,这个方式包含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以及技术转让等等;而对于高新收入的范围以及相关的认定标准,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与之相关的财务知识给大家,如果你们对此内容有兴趣的话,不妨来阅读下述文章的,希望对你们理解这个概念是有所启发的。
    2025-04-04 11
  • 纳税1000万利润多少
    纳税1000万利润多少?其实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企业纳税1000万后的利润还有多少,其实这个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的,因为在计算1000万纳税税额的时候,则是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的,比如说税种、税率、成本以及费用的因素,期间还会有考虑到成本的费用等等,更多关于纳税1000万计算利润相关的财务知识,小编老师建议你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对你们理解学习肯定有所启发的。
    2025-04-05 11
  • 读会计学可以干什么
    读会计学可以干什么?根据小编老师所知,所谓读会计学的说法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大学中全日制的会计学专业,第二种则是非全日制会计专业的学习;对于很多学员们来说,大家在工作之余学习会计学方面的知识,毕业之后可以从事很多方面的工作,比如说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会计工作、审计师以及税务师等工作;小编老师也将会在下述文章中对此各种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介绍,欢迎你们来阅读学习。
    2025-04-06 10
  • 不去银行对账会怎么样
    不去银行对账会怎么样?按照惯例,企业在成立办理税务登记之后往往需要到银行金融机关开户,开设银行账户有利于企业日后业务经营使用的;因此,作为企业的出纳人员定期都需要和开户银行进行对账,对账的目的就是核算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容账款往来数据的准确性。但是如果企业没有去对账,那么对于企业来肯定会有一定的后果的,更多内容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进行学习。
    2025-04-07 8
相关问题
  • 老师,福利费的税前扣除是怎样规定的

    你好,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 老板,买烟买酒,买礼品送人的这种费用一般限定多大金额的,是合法合规,可以税前扣除的

    同学你好!这个不是国企之类的话  也没有什么限额的 不过    涉及税务问题的话   这个记入招待费 招待费的话    只能税前扣除60%     而且不能超过企业收入的千分之五哦   这个是税法规定的

  • 允许税前扣除的有哪些?具体是怎样规定的呢?

    您好,扣除项目如下:具体规定请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八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九条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十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二)企业所得税税款; (三)税收滞纳金; (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五)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 (六)赞助支出; (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十一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 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 (一)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三)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四)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五)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 (六)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七)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第十二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下列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一)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 (二)自创商誉; (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 (四)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 第十三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第十四条 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第十五条 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十六条 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十七条 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第十八条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第十九条 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 (一)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十条 本章规定的收入、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资产的税务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一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

  • 当前,企业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限额是怎样规定的?

    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

  •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税前扣除规定一样的么

    你好,是有不同的 比如业务招待费与广告费扣除规定是不同的

圈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