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计抵扣怎么做分录

2024-06-23 09:15 来源:网友分享
172
每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都需要及时的缴纳足额的增值税,增值税纳税人也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进行加计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加计抵扣的时候也需要及时进行会计处理.那么加计抵扣怎么做分录呢?

加计抵扣怎么做分录

加计抵减会计分录如下:

1、月末转出未交增值税,此时不考虑加计抵减税额,账务处理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下月缴纳增值税,按进项税额的5%加计抵减,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实缴部分)

其他收益(加计抵减部分)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3号),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企业在进行加计抵减账务处理时,应通过"其他收益"科目进行核算.

加计抵扣怎么做分录

加计抵减政策是什么意思?

加计抵减政策是指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允许其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一定比例计算出一个抵减额,专用于抵减纳税人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这项政策旨在降低纳税人的税负,特别是针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允许他们在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基础上,再按照一定的比例抵扣一部分进项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实施期限为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允许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

这项政策的具体操作方式是,纳税人首先按照现行规定计算一般计税方法下的应纳税额(抵减前的应纳税额),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加计抵减:如果抵减前的应纳税额等于零,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全部结转下期抵减;如果抵减前的应纳税额大于零且大于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全额从抵减前的应纳税额中抵减;如果抵减前的应纳税额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以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抵减应纳税额至零.

此外,加计抵减政策的适用范围包括提供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的纳税人,这些服务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可以享受此政策.这项政策是一项临时性的优惠政策,旨在有效降低适用6%税率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以上详细介绍了加计抵扣怎么做分录,也介绍了加计抵减政策是什么意思.加计抵扣的分录的制作方法应该如本文所讲.加计抵减政策指的是增值税的一种优惠政策,享受这种优惠政策的单位,可以享受所抵扣进项税额加计抵扣10%的税收优惠政策.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预提属于什么要素
    预提属于什么要素?按照小编老师的经验,预提费用通常指的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提前将一些可能会发生的费用或者损失费用进行估算入账;因此预提也是属于财务要素的;因为预提的费用是会将其记录在财务报表中的.关于预提费用和财务要素之间的关系,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与之相关的会计资料给大家,也希望你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说不定对你们学习有用.
    2024-11-10 9
  • 罚款收入进什么科目
    罚款收入进什么科目?关于罚款的账务处理方式,因为罚款和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是企业收到的罚款部分,那么在会计处理科目上则是可以按照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如果是企业支付的罚款部分,那么科目上就需要选择营业外支出的科目核算;所以,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关于罚款方面的会计知识给大家,对此内容有兴趣的学员们,都是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
    2024-11-11 11
相关问题
  • 加计抵扣怎么做会计分录

    你好!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加计扣除) 贷:营业外收入——减免税费

  • 老师加计抵扣的计提,抵扣的分录怎么做

    您好 您可以参照下面图片进行账务处理

  • 加计抵扣的分录怎么做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其他收益

  • 加计抵扣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按规定加计抵减的增值税,在实际缴纳增值税时,做如下分录,未实际抵减时,无需账务处理: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 贷:银行存款【实际缴纳金额】 其他收益(企业会计准则)/营业外收入(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其他收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实际抵减金额】 参考文件:《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适用《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有关问题的解读。

  • 进项税额抵扣加计抵扣额怎么做会计分录?

    你好,借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 银行存款 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小企业会计准则)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