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单位代收村集体项目财政拨款,支付时借:其他应 问
同学,你好 计入其他应付款,是可以的 答
老师 我们单位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 :2024年6 问
你最后在做无形资产,先放在研发支出中归集 答
电站会设及哪些税种呢? 问
您好,一般是增值税,附加税,企业所得税,个税 答
小规模纳税人接到税局通知说21年4-5月份取得的个 问
你好,你填在这个里面是可以,但是不能够扣除啊。 答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是怎么样, 问
你好,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会计与税务处理及政策梳理 一、会计处理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为两类:补偿已发生费用和补偿未来费用,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1. 补偿已发生费用 总额法:直接计入“其他收益”(与日常活动相关)或“营业外收入”(与日常活动无关)。 例如:收到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直接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例如,冲减“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2. 补偿未来费用 收到补助时:确认为“递延收益”。 例如: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 实际发生费用时: 总额法:按比例转入“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冲减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如“营业成本”“研发支出”等)。 二、税务处理 税务处理的核心在于判断政府补助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需满足以下条件(参考财税) 151号、财税) 87号): 1. 不征税收入的条件: 资金拨付文件明确专项用途; 政府部门有专门管理办法或要求; 企业单独核算该资金及支出。 税务处理:收到时不纳税,但相关支出形成的费用/资产折旧不得税前扣除。 2. 应税收入的情形: 若不符合不征税条件,需在收到时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收到1000万元补助未满足专项用途条件,需缴纳25%企业所得税(250万元)。 3. 收入确认时点(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第17号公告): 会计上分期确认收入的,税务处理可选择在“实际发生支出时”或“收到补助当年”确认收入。 三、相关政策依据 1. 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收益的分摊原则。 2. 税务政策: 财税) 151号:明确财政性资金一般需计入收入总额; 财税) 87号: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可作为不征税收入; 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第17号公告:规范收入确认时点。 答

老师,固定资产中的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一)和平均年限法(二)有什么区别吗?
答: 平均年限法(一)与平均年限法(二)的公式如下: 平均年限法(一): 月折旧率=(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原值*月折旧率平均年限法(二):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净残值) 月折旧额=(原值-累计折旧-净残值)/(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在实际使用中,固定资产初始化时,应选择平均年限法(一),对于启用账套后输出入的、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应选择平均年限法(二)。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平均年限法一和平均年限法二的区别
答: 这两个公式原则上结果是一样的。公式一:(原值-减值-残值)/年限 公式二:(原值-减值-残值-累计折旧)/(年限-已计提年限),从公式可以看出影响折旧有:原值、减值-残值、年限,当这几个因素全部不变的情况下,公式二:(原值-减值-残值-(原值-减值-残值)/年限*已计年限/(年限-已计提年限)=(原值-减值-残值)(1-已计提年限/年限)/(年限-已计提年限)=(原值-减值-残值)/年限。所以如果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公式是一样的。只要影响因素任何一个或多个变动,公式二更符合会计准则,累计折旧更准确一些。公式二就是当你上述任何一个因素变动后,就会在剩余折旧年限内平均摊销。
报考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对学历有什么要求?
答: 报名中级资格考试,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老乡向您咨询一下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年限平均法? 加速折旧法?
答: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 年限平均法和 加速折旧法,请问您想问什么?

